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

無約束力的契約

 


情感無法恰當地被契約化的事實,解釋了為何性/情感的契約在本質上就充滿困難點與不確定。


在純粹關係中,紐帶可以任意建立把來,這和經濟/法律契約顯著不同,因為後面這類契約對於違約的當事人訂有罰則,所以才具備約束力。


經濟/法律契約乃是建立在「約定內容將被執行」的內隱前提和承諾上的,而性契約卻不具此一特質。


可以任意投人以及中止關係的自由造成了不確定性的條件,


而這一情況又說明了人們為什麼會快速從關係中抽身而退的原因。


如此一來,契約這個隱喻便不足以涵蓋在一個開放的、無約束的性市場(沒有規範、限制或是罰則)中所生成的關係形式。


套用克利福德-格爾茨 (Clfford Geertz) 那有名的說法;已然成為形塑親暱紐帶的此一主導隱喻「契約」,其實所代表的關係模型是非常不完善的,


因為它一方面沒能描述關係如何形成,


另一方面並未提供這種關係應如何被塑造的配定模型。

伊娃.易洛斯(Eva Illouz)《為什麼不愛了: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,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》。翁尚均譯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從 2.0 到 3.0:用英文迎戰的升級時刻

  他提前通知,說要再來台北找我。 上次見面,還停留在我的 2.0 階段。 這次見面,我已經升級到 3.0。 準備用英文調教,壓力真的很大。 畢竟英文不是母語, 表達不流利,會打亂節奏。 不過回頭看,原來我還是能做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