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2月4日 星期三

人類智慧難以被複製的部分,其實來自我們的身體。

 

語意學家阿爾弗雷德 -柯日布斯基 ( Alfred Korzybski) 曾說:「地圖並非疆域」我們對事物的描逃並非事物本身,而世界地圖並不能確切描述真實的樣貌 。 


上面的故事還可以用另 一個角度思考:描述性知識和習得性知識(或稱經驗性知識)的差異。


關於餐廳的訊息,谷歌可以告訴我們的屬於前者,也就是一些特色和數據,能提供該營業場所的部分敘述;習得性知識很不一樣,依賴的不只是外顯或能加以敘述的訊息,有些部分也必須靠親身體驗才能獲得。


有意思的是,科技所帶來的「描述性知識」,往往讓我們目眩神迷。


賽門.羅伯斯(Simon Roberts)《身體記憶比大腦學習更可靠》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當人習慣沉默,身體會替他說話

  男人不說不代表沒問題,習慣忍耐之後,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忍耐。 一旦我們遠離身體的感受,很容易忽略任何生理或情緒訊號。……已經成為習慣——我們一而再地不依照身體感覺行事,也就下意識地習慣成自然,一直到……出狀況了,才面對……真實的處境。 梁秀眉《男人的憂傷,只有屌知道》